在AI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趋势下,在软件定义汽车和AI定义汽车的发展背景下,作为传统Tier1的领头羊,博世在如何迎接AI时代的挑战?
博世通过多维度战略布局,将AI技术深度融入核心业务,构建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能力,具体表现为以下五大方向:
博世在全球设立七大人工智能中心,其中中国团队聚焦智能制造、智能工程、供应链优化和智能服务四大领域,已完成光学质检、电池健康预测等200余个项目落地。
博世与清华大学续签五年合作协议,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开发工业AI技术,联合研究中心已发表百余篇顶级会议论文。
与高通合作推出SenseOn-Edge低功耗芯片方案,可在5W功耗下实现每秒40帧的4K视频流实时分析,大幅降低硬件部署成本。
智能刹车系统:基于 AI 算法优化制动逻辑,实现 “无顿挫刹车”,缓解驾驶员疲劳并减少晕车风险。
电池锁防盗系统:通过 AI 分析电池使用习惯,预测续航里程并优化充电策略,同时支持数字钥匙功能。
博世在全球开展“AI赋能计划”,2025年目标培训2万名员工,中国区推出“三手三家数字化赋能”项目,定义数字化转型核心角色。
博世与清华大学、上海交大等共建联合实验室,定向培养AI人才;2024年新增2000名软件工程师,重点补充自动驾驶、氢能领域。
在中国,博世发布了针对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”的学习培训及AI Service Platform搭建,已有超过100个人工智能工具,并且员工可以基于平台搭建更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工具。博世始终践行终身学习文化,并不断调整绩效评估体系,以丰富的学习资源、时间与配套的激励措施,支持员工转型为未来创新人才。
博世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,显著优化了生产流程,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,以下是部分应用场景及成效:
AI排程系统:在武汉工厂,博世华域采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排程算法,结合RFID和MES系统,实时分析设备状态与物料信息,动态调整生产路径,实现机加工领域的“单件流”生产。此举使缓存减少近90%,加工时间缩短85%,生产人员减少50%,年增收益超300万元。
柔性生产调度:上海总部展示的AI驱动生产线中,通过智能调度算法优化设备组合,结合AGV自动执行任务,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,实现效率跃升30%以上。
AI能源管理平台:博世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系统(如Nexeed软件)结合AI算法,精准预测能耗并优化设备运行。例如,德国洪堡工厂通过该平台降低单件产品40%的能源需求;艾森纳赫工厂的“平衡能源网络”试点项目,通过AI分析生产物流与能源价格关系,每年减少5%的能源成本。
综上,博世通过AI嵌入产品、AI优化生产等策略,已实现从汽车到家电、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智能化。其目标不仅是功能升级,更旨在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服务生态,推动AI从技术工具向生活基础设施转型。
博世前向雷达乘用车装配量及占比(按主机厂TOP15),2022-2024